氨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,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贸易领域。液氨则由气态氨经加压或冷却制得,具有毒性强、易挥发的特性,属于事故多发的危险化学品。一旦发生泄漏,极易导致人员中毒、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。
气体泄漏无孔不入,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。面对液氨泄漏事故,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:
一、应急处置措施
1、先期处置
(1)当氨气控制系统报警或现场可闻到氨气味时,操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喷淋系统抑制氨气扩散,并向值班长汇报。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初步排查泄漏位置。
(2)若现场氨气浓度较高、气味弥漫,须立即停止液氨供应,关闭脱硝系统氨气总阀,停运脱硝装置。
(3)液氨输送管道发生泄漏时,应马上停运供应泵,关闭蒸发器前端的紧急切断阀,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,组织人员对泄漏段实施喷水稀释。
(4)如因氨系统泄漏威胁主机运行安全,须立即联系值班长协调保障主机稳定运行。
(5)事故处理过程中,值班长和机组长应详细记录事故现象与处置过程,以备后续核查。
2、应急处置
(1)应急人员抵达现场后,应依据事故实际情况评估危害程度,明确分工并开展处置。
(2)发现人员氨气吸入,须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清洁区域,维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供氧;如呼吸停止,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并紧急送医。
(3)少量液氨泄漏时,可使用清水进行吸收和稀释。
(4)大量泄漏时应采用喷雾水或强喷水流对氨气进行稀释和驱散,降低空气中氨浓度,并尝试封堵泄漏口,将残余液氨转移至安全容器。
(5)若储罐或容器泄漏无法直接封堵,应采取输转方式将液氨导入其他备用罐中。操作由技术人员执行,消防人员以雾状水掩护并协助作业。
(6)如阀门或罐体损坏导致泄漏且无法关闭,可在消防水中加入酸性物质进行喷淋,以中和吸收氨气。
(7)对于积聚在建筑内部或地沟中的氨气,应开门窗通风,或使用防爆风机进行机械通风驱散。
(8)发生大规模泄漏时,须迅速组织未防护人员向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,清点人数,并及时上报缺员情况。
(9)在泄漏区周边200米设立警戒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,杜绝一切火源。
(10)液氨着火应使用雾状水、抗溶性泡沫等扑救;若泄漏伴生火灾,须持续用水冷却罐体,待温度与压力下降后再实施堵漏和灭火。
二、急救措施
(1)吸入中毒: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必要时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送医。
(2)皮肤接触:迅速脱除污染衣物,用2%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,并即就医。
(3)低温冻伤:将伤者移至温暖场所,用温水冲洗冻伤部位,及时送医治疗。
(4)眼睛接触:立即翻开眼睑,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,并迅速就医。
三、氨气泄漏的预防措施
(1)选用合格设备,杜绝隐患根源。液氨储运设备(管道、储罐、槽车等)必须经公安消防、安全管理部门及设计安装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(2)严禁超装,防范物理爆炸。过量充装会随温度升高导致罐内压力剧增,引发零部件损坏和泄漏。
(3)合理储存,确保安全。液氨应存于阴凉通风、远离火源和热源的库棚内,避免阳光直射,并与氧、氯、酸类等物质隔离存放。搬运时应轻拿轻放,防止容器损伤。
(4)加强检修保养,防患于未然。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强度及气密性检测,加强日常维护,发现问题立即处理。
(5)在涉及液氨的车间、仓库安装固定式氨气报警器,运输车辆配备便携式检测仪,对易泄漏区域实施实时监测,显著降低事故风险。安装氨气探测器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举措。